在完成了一系列海外并购后,均胜作为一家具有“德国血统”的中国“隐形冠军”继承了德国前辈们的特质,那就是强大的技术实力、服务于高端客户、位于价值链上游、更高的毛利率以及在市场不景气时依旧保持稳定营收增长的能力。
2011年4月,在一年一度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董事兼行政总裁Wolfgang Wahlster教授提出了象征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4.0的概念。不知这是不是巧合,就在同年同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均胜集团发起了对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德国普瑞(Preh)的收购。
如今,五年已过,刚刚闭幕的2016汉诺威工博会再次将工业4.0推至风口,中国也在两年前提出了针对中国国情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国内对制造业升级的呼声和渴望从未如此强烈。而五年前收购普瑞的均胜不仅成长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龙头,还不断通过海外并购进行外延式扩张,进军工业4.0核心产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
去年工业机器人卖了5亿
今日,均胜电子(600699.SH)发布公告,宣布以1950万美元(约合1.26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厂商EVANA的100%股权及相关知识产权。这是均胜继2014年以1.19亿元收购德国领先工业机器人企业IMA之后,第二次收购工业机器人企业。
EVANA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集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的公司。EVANA公司拥有约100名员工,在汽车、工业和医疗等领域已拥有50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在细分市场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主要客户包括汽车、工业、医疗和健康等领域的一线跨国集团,包括TRW(天合)、MAGNA(麦格纳)、ALERE美艾利尔)和ALCON(爱尔康)等世界顶级企业。
之前,均胜通过与收购的德国普瑞和IMA建立合资公司PIA(Preh IMA Automation Evansville Inc.)主要服务于欧洲与亚洲市场。EVANA的加入将为均胜打开北美市场的大门,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的国际化服务能力。
在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风口上,均胜也开始不断加大在工业自动化业务上的投入和布局。根据均胜近年来的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集成)业务板块的收入已高达5.56亿元,在2012至2015的4年间,该业务收入的年增长率可以以“暴增”来形容,分别为:82.54%、25.31%、53.43%与53.93%。
均胜之所以能够在近两年迅速完成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布局,还是得益于公司的第一笔海外并购——16亿元收购德国普瑞。德国普瑞不仅是汽车零部件的顶尖企业,其本身还拥有创新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即为汽车、电子和工业品领域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产品和服务。而2014年收购的IMA则主要为汽车、电子、消费和医疗领域企业提供更细分的产品和服务。本次收购的EVANA从事的领域与IMA相近,但其主要面对北美市场。
“德国血统”的中国“隐形冠军”
若要论体量,均胜还不足以与中国各大汽车巨头相提并论,但若要论技术实力,均胜已经完胜于中国各大车企。这不由让我们想到德国工业界那些被称为“隐形冠军”的中小型企业,表面不太起眼的他们却常常手握多项重大专利,服务于世界多家知名巨头。而均胜如今强大的技术根基正是通过一宗宗对这些“隐形冠军”的收购积累起来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被收购的“隐形冠军”究竟是什么来头:
2011年,普瑞,收购价格16亿元,德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最早成立于1919年,1988年转型汽车电子市场,主要客户为宝马、奔驰、大众等全球前十大汽车公司,专利98项。产品包括:汽车空调控制系统、iDrive/MMI系统、中控、仪表、方向盘按键控制、刹车片感应、变速箱档位感应、行车电脑主控模块、电子燃油泵控制、转向控制、汽车内外饰件、功能件注塑等等。
2013年,Innoventis,收购价格56万欧元,德国汽车制造业与相关行业中从事关于电子系统联网的测试系统、软件组件研发和工程服务的软件开发公司。
2014年,IMA,收购价格1430万欧元,德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厂商。主要客户包括大陆、博格华纳、泰科、宝洁、格雷斯海姆、罗氏制药、博朗电器等世界级企业。
2014年,Quin,收购价格9000万欧元,德国高端方向盘总成与内饰功能件总成供应商,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众多整车企业。在所在行业细分市场,Quin GmbH排名全球领先。
2016年,Key Safety Systems (KSS),收购价格9.2亿美元,美国汽车安全系统公司,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涉足汽车安全市场,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该领域全球领先的主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
2016年,TechniSat Digital GmbH Daun (TS道恩),收购价格1.8亿欧元,德国车载信息系统供应商,从事汽车行业模块化信息系统开发和供应、导航辅助驾驶和智能车联的业务。
2016年,EVANA,收购价格1950万美元,美国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厂商,客户包括天合、MAGNA、ALERE和ALCON等世界顶级企业。
在完成了以上一系列并购后,均胜也成为了一家具有“德(美)国血统”的中国“隐形冠军”,并继承了德国“隐形冠军”的特质,那就是强大的技术实力、服务于高端客户、位于价值链上游、更高的毛利率以及在市场不景气时依旧保持稳定营收增长的能力。
2015年均胜年收入超过80亿元,较上年增长14.21%。而公司自2011年收购普瑞以来,营收增长率一直稳步维持在15%左右(2012年增长率一度达58.11%)。如此业绩对于国内已进入增长放缓期、竞争白热化的汽车行业来说,实属难得。
目前均胜电子已成为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的A级供应商,并屡获保时捷、大众、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优秀供应商奖。此外,公司还与佛吉亚、博世、伟世通等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公司在海外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六大优势傲视群雄
得益于海外并购后的完美整合,均胜目前在全球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并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跻身全球前三。均胜的优势总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
(1)技术优势:从1988年起,均胜(普瑞)就开始为宝马和奥迪提供驾驶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类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均胜的驾驶控制系统在代表汽车行业最高水平的德系高端车市场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近年来与宝马等整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系统方面的紧密合作再次证明公司不但在传统优势领域拥有牢固地位,在新兴方向这种优势也继续延伸。这些高端客户多年的合作使均胜在上述细分市场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代表着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目前客户方面,正由高端德系车向欧美的主流整车厂商渗透。
(2)服务优势:与传统的外资巨头相比,公司立足于中国,能更快对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更贴近客户,与外资零部件厂商3-6个月才能完成的决策流程相比,公司效率能高很多。在服务方面,均胜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时派出现场工程师团队,与客户共同完成现场开发和调试工作。
(3)生产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普瑞就开始推行自动化生产,在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方面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而且公司不但为自己生产自动化生产线,还为其它世界500强的工业品生产集团提供,成为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专家。在均胜完成对普瑞的并购之后,上述优势得到了完成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引入这些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均胜有效提高了之前的功能件业务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通过与国内较为低廉的人工成本相结合,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更为明显。
(4)时间优势:汽车电子在国内仍是毛利水平相对较高的新兴方向,与潜在竞争对手项目相比,公司已提前进行了市场和资源的布局,建立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5)中国市场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汽车电子行业在2012-2013年处于复苏中,行业的主要经营指标如营业收入、息税前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等都有明显增加;在国内新兴的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和自动化生产(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因为拥有中国这个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庞大市场,增长的确定性更高,对未来的前景预测也比较乐观。公司身处这样一个全球最具增长性的市场,完全有能力将全球的资源和技术和中国的市场优势相结合,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6)管理团队优势:公司目前组织架构明晰,采用事业部制,除大的战略选择,事业部拥有大部分独立决策的权力,效率很高;对德国的管理团队进行了股权激励,从根本上保证了利益的一致性,也使整合效果获得最大化。
曾几何时,中国车企希望通过与外国车企合资的形式获取对方的技术,但事实证明,在这种中外合资的方式下,中国企业不仅得不到对方的专利技术,还因此丢了宝贵的市场,而这一后遗症直到今天都尚未消去。
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通过全资收购海外企业获取对方技术成为当前的主流。均胜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既实现了产业升级,又获得了强劲的内生性增长,同时跻身全球顶尖供应商行列,这种方式值得所有正在价格战中挣扎的企业借鉴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