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宁波讯 法兰克福车展历来是汽车行业推出新概念的主战场。今年几乎清一色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战况”表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此外,人工智能、智能车联、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和共享经济等也成为本届展会关注的重点。
清一色新能源汽车车型
“2030年新出售的汽车均为零排放”绝不仅是德国政要的一句口号,大众、奔驰及宝马三家德系巨头均已大力跟进,此次德系新能源汽车车型悉数登场。保时捷Taycan、大众ID.3、奥迪Aicon概念车、奥迪PB18 e-tron概念车,奥迪AI:ME概念车,奔驰EQV量产版,奔驰A 250 e,纯电动MINI COOPER SE等车型攻势明显。
实际上,汽车驱动系统的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内燃机的发展路线正在急速改变。尽管丰田、日产等车企此次未来捧场,但据悉日本原预定2050年才完全普及电动车,丰田现已计划到2025年就停止生产汽油和柴油驱动的汽车,本田也制定了“2025电动化”计划。
德国车企中,大众集团在未来十年内,基于电动汽车平台生产的汽车数量的目标从原先的1500万辆增至2200万辆。奔驰旗下所有车型到2022年都只提供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版本,届时将会至少再增加50个全新的电动汽车车型。宝马汽车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25款电动化车型,其中包括12款纯电动车。
得益于近年来的大力推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步伐比欧美迈得更快些。今年1至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1万辆和69.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1%和40.9%。虽然地方补贴取消,但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上牌便利措施等举措依旧推动着产业快速发展和技术不断完善。
电动化趋势中的核心技术
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流行带动着一批上下游企业蓬勃发展。尽管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各异,但基本上都离不开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部件。特别是电控领域,全球范围内能生产此类部件的公司凤毛麟角。
充放电系统质量过硬是电动车安全行驶的关键,一要实现快充,二要充放电安全。除了上述展出的新车型,宝马I3、特斯拉、吉利和蔚来等量产电动车型,均离不开这一核心技术。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扩产速度的加快以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电控的核心即电池管理系统(BMS),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车展上全球首发的大众ID.3是大众旗下首款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的量产车。在比NEDC更严格的WLTP标准下,其最大综合续航里程达550公里。同时,得益于车载高压加速直流转换技术,该车支持最大100kW的直流快充技术,30分钟可充电290公里(WLTP)的续航。
据汽车新能源管理领域领先的供应商均胜电子介绍,BMS主要由电池电子部件(BE)和电池控制单元(BCU)组成,BE负责采集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相关数据并传输给BCU进行控制,BCU还负责与其他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交互。也正因为由于具有电池监控、荷电状态(SOC)评估和电压均衡三大功能,可以说BMS在保障动力电池安全和提高电池寿命两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
目前,均胜电子已拥有宝马、奔驰、保时捷、大众和吉利等客户。公司还陆续获得大众MQB及MEB平台、奔驰新一代电动化平台、日产、福特、上汽通用五菱等客户的新能源汽车管理系统相关的订单。公司的车载充电器(OBC)产品已获沃尔沃、法拉利等全球整车厂商多项订单。
汽车正成为类消费电子产品
展会上,有些新车的触摸屏比方向盘还要大,意味着消费者希望产品具有多功能性,汽车也逐渐成为类消费电子产品的性质。特别是5G、AI技术的到来,对于车联万物、自动驾驶、移动支付和其他诸如导航、影音娱乐、通信系统等,消费者对此都期待能有更多的变化和升级。
汽车不仅将驾乘者或货物从A处运输到B处,消费者还希望汽车能够处理这段距离之间发生的一切。这意味着汽车成为了消费者出行服务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包括从通信到娱乐,观光建议,生活服务预约、自动泊车等。当然,具体实现还要依靠智能座舱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乃至互联网平台、智慧交通平台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总之,消费者的出行服务已经和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悄然融合,而车也逐渐学会思考,并创造出更丰富的出行使用场景。
不久的将来,为了满足消费者多用途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需求,汽车日益已成为出行服务的接口,嵌入在如均胜电子智能座舱系统的这样一个结合技术、创新和协作的生态系统中,在正确的时间提供适当的出行服务,完成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极具个性化。
对于这种个性化和灵活性,均胜电子表示,车辆座舱已经从传统的按钮、旋钮式的单一交互,逐渐升级成以全液晶仪表、HUD、车载娱乐系统、主动安全系统为代表的,并且接入服务生态端的一体化智能座舱系统,均胜引领的这样的巨变将为驾乘带来了更智能化和安全化的交互体验。而伴随着上述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智能座舱电子的交互性不仅需要包括对语音、语义的识别与理解,更需要对车辆周围环境以及驾驶员状态的感知,座舱电子和智能驾驶功能、主被动安全电子的融合趋势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便需要座舱电子和车联网,V2X等领域的更深度结合。在这些领域,均胜电子有着非常全面的产品组合和布局。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影响的加深,汽车的价值不再是冷冰冰的钢板和轮胎,而是转移到“更懂你”“更呵护”更具人性而具有交互、学习功能的智能座舱系统。